| 《周国平致教师:点亮孩子的心灵》读书分享 |
| 发布日期:2025-11-12 来源: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作者:周熊宇 浏览次数:76 字体: 小 中 大 |
周国平是当代知名学者、作家。其文学作品以哲思和文采著称,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想,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拿到书之前我曾以为该书是作者教育经验的分享,读完后我觉得该书主要是阐述作者的教育观念。全书共9辑,共21万字,作者在第一辑以7条箴言统领全书,下面我分享与基础教育相关的6条箴言。 箴言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在第三辑和第五辑中,作者反对给教育订一个功利的目标,作者认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已经具有潜在的人类共同的精神能力了,但这个能力会有差别,即有自己特殊的天赋,教育即生长就是要让特殊的禀赋得到很好的生长,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箴言二: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蒙台梭利和杜威所主张的,认为儿童期本身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是一个人身心生长最迅速、最活跃的阶段,这个价值是以后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代替的。所以,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这个价值,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生长,有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整个人生的幸福而有意义的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幼儿的教育,作者认为有两个原则:一是顺应自然的次序,二是有节制的自由。有节制的自由就是不要染上坏习惯,最要注意防止的坏习惯有三个:柔弱、任性、专横,他们彼此紧密联系,往往一起出现在同一个孩子身上。 箴言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应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这是一种内在的自由。作者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在教学中善于把知识传授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要给学生留出自由的时间,鼓励和引导高质量的阅读。真正的教育理应使人在知识面前保持头脑的自由,在功利世界面前保持心灵的丰富,在物质力量面前保持灵魂的高贵。 箴言四: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作者认为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的发展其心智和能力。一个好教师的责任和本事就是,一方面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对付考试,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 箴言五: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知识的细节很容易忘记,需要它们时,又很容易在书本中查到。那个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就是快乐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的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 箴言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作者认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者建议读一些数育哲学的著作,而不要限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之类,因为教育哲学所探讨是教育的根本道理。历史上有许多哲学家写了教育论著,例如洛克、卢梭、康德、杜威、怀特海,他们的教育主张未必一致,但皆深谙人性,各有真知灼见。 宜昌体校作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教育培养学生时重点是让其“特殊的禀赋”——竞技体育特长,得到更好的生长;结合学校开展的心理疏导活动做好德育工作,约束学生的“任性、专横”,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鼓励学生多到阅览室借阅书刊,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结合新闻热点,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科学知识、法律常识,日常生活也是“自我教育”的阵地,要学会“自学”。 我观察到现在体校学生的文明素养比十年前的学生有很大的提升,这可能得益于幼儿园的普及、家长教育水平的提升。作为文化教学的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强化教育理念的更新,多读读各类教育论著。 |
|
上一篇:《致青年教师的信》读书分享 下一篇:参加人教社数学网络培训心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