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人教社数学网络培训心得 |
| 发布日期:2025-11-12 来源: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作者:周熊宇 浏览次数:2942 字体: 小 中 大 |
在以“突出数学本质 重视思维过程 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数学新教材解读中,我了解到新教材是立足国家战略,锚定育人方向,紧密围绕新时代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贯穿“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替代传统“双基”,呼应“三会”目标: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文化自信融入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古建筑、哲学思想)、革命文化(红色遗址)、社会主义先进成就(科技发展)成为情境载体,厚植家国情怀。 新教材设计打破传统线性模式,构建“螺旋上升、交替深化”的结构:数与代数以“认知逻辑”为主线: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交替编排: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深化对“变量关系”的理解;函数单列章节:突出抽象能力与模型观念(如反比例函数移至二次函数后);几何:三线并行:“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纵向衔接;动态贯穿: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联通各学段(如七下“平移”到九上“旋转”)。 教材引导学生重走数学发现之路。例如,章引言、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揭示知识生成过程(如角平分线作图案例展示“问题转化”思维);信息技术赋能,动态几何工具(如几何画板)支持“数学实验”;数据分析软件助力统计探究,变抽象为直观。这是弗赖登塔尔理念的实践,教师角色转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再创造”。 针对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专家建议要强化概念形成过程,发展抽象能力。例如,负数、绝对值等概念需通过现实情境(如温度、方位)抽象得出,避免直接定义。专家建议要设计“思考→探究→归纳”阶梯式活动,例如:从“相反方向的位移”引出负数 → 通过数轴对比归纳相反数 → 结合距离概念抽象绝对值。 在七年级上册教学中要,平衡运算能力培养与技术应用。针对基础训练,要狠抓三步以内有理数混合运算,强调符号规则与运算律简化。针对技术融合,允许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如大数乘方),但需在理解算理后进行,避免替代思维训练。要做好中小衔接与跨学科整合,从“算式”(已知数运算)转向“方程”(未知数参与运算),通过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代数思维优势。 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面向大多数普通学生,引用正态分布来形容,大多数普通学生位于正态分布的“中间高”区域,但体校学生的数学水平位于正态分布曲线“两边低”的左侧小面积区域。面对体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数学课堂要切实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成就等情景载体做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要多借助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例如一次函数解析式与图像的变化过程可以用几何画板直观展示;对于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要让学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训练符号规则和运算律,帮助其解答三步以内的有理数混合运算,淡化复杂混合运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
|
上一篇:《周国平致教师:点亮孩子的心灵》读书分享 下一篇:探寻教育真谛——《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