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教育真谛——《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分享 |
| 发布日期:2025-11-11 来源: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作者:叶朝蕊 浏览次数:3321 字体: 小 中 大 |
在教育这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我们持续探索、尝试,期盼着找到那把能激发学生智慧潜能的钥匙。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便是这样一本为无数教育工作者照亮前行道路的经典之作。 一、遇见好书:背景与作者 作者: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等。 20世纪中期的苏联教育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的忽视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苏霍姆林斯基基于自身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以解决一线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撰写了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又名《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旨在通过这本书,为教师们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助力他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精华速览:内容总览 书中涵盖了100条建议,涉及教学与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到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等,都给出了细致且深刻的见解。 书中核心观点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无限的潜力,教师应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例如,书中提到“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提醒教师关注学生课堂之外的兴趣爱好和精神世界。 三、教学妙招 书中涵盖的教学小妙招十分实用,其中有三点让我受益匪浅。 1、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将学习转变为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建议教师通过设计生动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游戏化学习等,以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数学时,不要单纯讲公式,而是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计算家庭水电费、购物折扣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发展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正如书中所强调的,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多样化的活动,我们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当讲解应用题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索并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 3、阅读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源泉,认为通过阅读可以极大地促进思维的活跃和知识的积累。因此,他建议教师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活动。为了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班级内可设立一处温馨的图书角,使之成为学生汲取知识与信息的温馨港湾。此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们有机会交流和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此类活动,无疑为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文学修养,引领他们在阅读的海洋中深入思考,感悟人生真谛。 四、我的感悟 书中没有冗长的道理、没有堆砌的理论,而是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教学案例与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教师们打开了审视教育本质的新视角。将教育智慧化作一盏明灯,照亮了课堂管理、师生互动、学生成长等日常场景中的困惑角落,让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朴实的文字里照见自己的影子,在平凡的案例中找到破解难题的钥匙。 我有一名学生,他在课堂上时常通过不同举动吸引注意。例如,他会在课堂上突然发出大笑、突然夸老师长得好看,或者通过舌头舔鼻尖、把眼皮向上翻、给同学、老师“比心”等行为来寻求关注。初为人师时,我较为冲动,倾向于直接在课堂上批评他,这往往导致了师生间的摩擦。参考书中建议,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更不要对孩子们“不正常”的想法和行为夸大其词。我尝试通过一两句玩笑话将焦点直接引到他身上,中学生一方面渴望吸引同学的注意,另一方面又暗自担心成为舆论的焦点,这种矛盾心理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随后,我便能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引导至教学内容上。慢慢地,他在课堂上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课堂上更多的是通过回答问题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 这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与引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表达方式,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当我们面对那些看似“调皮捣蛋”的学生时,更应该保持冷静和耐心,去探寻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只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法,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犹如一座取之不竭的教育宝库,任凭教育理念如何演变,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始终熠熠生辉,照亮着教育者的前行之路。它让我明白,教育是一场充满爱与智慧的旅程,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断探索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 |
|
上一篇:参加人教社数学网络培训心得 下一篇:2024年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
|